在往昔社会的严苛等级架构下,阶层划分鲜明,而戏子这一群体处于极为低微的境地,被视作“下九流”的典型代表。
与现代演艺界的风光体面截然不同,那时的他们即便身怀绝技,也难以摆脱被歧视的阴霾,在困苦与磨难中艰难求存。
戏曲行当丰富多样,生旦净丑各有千秋,唱念做打皆需精湛技艺。
然而,在这其中,尤以小武行的生活最为艰辛。
他们为在舞台上呈现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,每日需进行高强度、高风险的训练,受伤致残的风险如影随形,命运的残酷在他们身上尽显无遗。
命运坎坷的阿强便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,他的人生轨迹深刻地折射出旧时代戏班艺人的无尽悲哀与苦难。
1
1928 年,上海闸北。
年仅六岁的阿强被父母含泪送进了陈福生戏班的练功房,自此踏上了充满血泪的戏曲生涯。
班主陈福生身形瘦削,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,透着一股让人胆寒的威严。
他的手中常年握着一根细长的藤条,在练功房内来回踱步,一旦发现有人动作稍有迟缓或失误,藤条便会如毒蛇般迅速抽向犯错之人,同时伴随着阵阵怒喝:“你们这些懒骨头,想在这行混饭吃,就得给我拼命练!要是敢偷懒,就别想在这戏班待下去,外面有的是饿死的叫花子,你们要是没出息,下场就和他们一样!”
阿强初来乍到,对这一切充满恐惧。
在练习毯子功的前空翻时,因紧张过度,他在空中失去平衡,重重地摔落在地。
班主见状,立刻大步走来,二话不说扬起藤条狠狠抽打在阿强的背上,呵斥道:“这点本事都没有,还想上台?给我起来继续练!”
阿强疼得泪水在眼眶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