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承宇王疏月的其他类型小说《重生之公主不和亲(2)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尔尔紫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指甲几乎嵌进掌心。前世,就是这个“鸦儿谷”!就是这个看似精妙的诱敌深入之计!最终却因粮草不济、侧翼暴露,导致数万大齐精锐葬身谷中,门户大开,为后续的国破家亡埋下了致命的伏笔!当时提出这个计划的,是一位急功近利的年轻将领,背后隐约有某个世家的影子。如今,沈知言竟然提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策略!<是巧合?还是……他根本就是知情者,甚至,是推动者?赵华裳强压下翻腾的心绪,抬眸看向沈知言。对方神色坦然,目光清澈,仿佛只是在阐述一个深思熟虑的军事建议。那份镇定,反而更让赵华裳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。她看向御座上的哥哥,赵承宇似乎对这个大胆的计划颇感兴趣,正与兵部尚书低声讨论着可行性。没有人注意到她瞬间的失态。赵华裳缓缓松开紧握的手,掌心一片湿冷。沈知...
《重生之公主不和亲(2)全文》精彩片段
指甲几乎嵌进掌心。
前世,就是这个“鸦儿谷”!
就是这个看似精妙的诱敌深入之计!
最终却因粮草不济、侧翼暴露,导致数万大齐精锐葬身谷中,门户大开,为后续的国破家亡埋下了致命的伏笔!
当时提出这个计划的,是一位急功近利的年轻将领,背后隐约有某个世家的影子。
如今,沈知言竟然提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策略!
<是巧合?
还是……他根本就是知情者,甚至,是推动者?
赵华裳强压下翻腾的心绪,抬眸看向沈知言。
对方神色坦然,目光清澈,仿佛只是在阐述一个深思熟虑的军事建议。
那份镇定,反而更让赵华裳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。
她看向御座上的哥哥,赵承宇似乎对这个大胆的计划颇感兴趣,正与兵部尚书低声讨论着可行性。
没有人注意到她瞬间的失态。
赵华裳缓缓松开紧握的手,掌心一片湿冷。
沈知言,你究竟是谁?
你与那“玉玺计划”,又到底是什么关系?
这个惊人相似的“错误决策”,像一道闪电,劈开了重重迷雾,却也照见了更深的黑暗。
她必须尽快查清真相。
这盘棋,比她想象的,还要凶险万分。
第七章:夜探秘阁,惊魂一刻鸦儿谷。
那三个字仿佛带着前世的血腥气,穿透了时光,直直刺入赵华裳的耳膜。
冰冷的寒意沿着脊椎攀爬,瞬间冻结了四肢百骸。
袖中的手猛然攥紧,修剪圆润的指甲深深陷入温热的掌心,带来一丝尖锐的刺痛,却无法驱散那深入骨髓的恐惧。
前世,就是鸦儿谷。
就是那个听起来天衣无缝、诱敌深入的奇策。
最终,粮草不济,侧翼暴露,数万大齐最精锐的铁骑,尽数葬身在那狭长的谷地。
尸骨如山,血流成河。
北境门户自此洞开,为后来胡虏铁蹄踏破京都、国破家亡埋下了最致命的伏笔。
那个提出此计的将领,年轻气盛,急功近利,背后似乎站着某个世家的影子,妄图一战封侯。
而今,沈知言。
这个她看不透深浅的新贵,竟提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毒计。
是惊人的巧合?
还是……他根本就是知情者,甚至是,当年的推动者之一?
赵华裳强行压下胸口翻腾的惊涛骇浪,迫使自己冷静。
她缓缓抬起眼帘,目光如淬了冰的利刃,射
卫峥一挥手,几名士兵上前,将他及其几个核心党羽拖了下去。
最终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龙椅上的皇帝身上。
他缓缓抬起头,看着殿下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妹妹,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,有恐惧,有悔恨,最终化为一片死寂的灰败。
他知道,他已经没有选择了。
许久,他用嘶哑的声音,艰难地吐出几个字。
“准……准奏……拟……拟诏……”这两个字,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,也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启。
赵华裳站在殿中,听着那象征权力更迭的诏书被拟定,心中却没有太多波澜。
前世近六十年的苦难与挣扎,今生步步为营的谋划与牺牲,在这一刻,终于看到了扭转乾坤的曙光。
权力格局,自此彻底改变。
她,赵华裳,将成为这风雨飘摇的王朝,真正的主导者。
第十七章:新政伊始,励精图治乾坤殿的沉重殿门缓缓关闭,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窥探。
御座之上,已不再是那个熟悉又令人失望的身影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位尚显稚嫩的孩童,穿着不合身的衮龙袍,那是康王一脉仅存的幼子,如今的大齐新帝。
真正的掌权者,赵华裳,身着象征摄政长公主身份的繁复宫装,立于御座之侧,神情冷肃,凤眸深处不见丝毫波澜,仿佛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宫变与朝会辩论,不过是寻常一幕。
她的兄长,那位曾经的皇帝,已被“恭请”至行宫休养,一道退位诏书,彻底终结了他那被世家与软弱所裹挟的时代。
没有盛大的登基典礼,只有雷厉风行的权力交接。
冰冷的诏令一道接一道,自宫中发出,迅速传遍京畿,飞向大齐王朝的每一个角落。
“传令,彻查京中及地方所有官员田产、家资,凡与沈知言逆党、及查实贪墨之世家有牵连者,一律严惩不贷。”
“命卫峥暂领禁军都指挥使,即刻接管京城防务,清剿城内残余乱党,维持秩序。”
“开仓放粮,赈济京畿流民,安抚民心。”
“重开漕运贪腐案卷宗,由新任御史台官员主理,务必一查到底。”
每一道命令,都精准地指向旧有弊病的要害,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。
殿下,新提拔的官员们屏息凝神,他们大多出身寒微,或是正直却被打压多年的老
更重要的是,赵华裳递给了他一份无法拒绝的“厚礼”——王宗显利用职权,侵吞赈灾粮款,伪造账目,中饱私囊的铁证。
这些证据,部分来自她前世的记忆碎片,部分则是她利用公主身份,调动有限资源,暗中查访所得。
她要的,就是在今日这万众瞩目的场合,让王宗显身败名裂。
酒过三巡,气氛正酣。
御史中丞张敬离席,走到殿中,躬身向御座上的赵承宇行礼。
“陛下,臣有事启奏。”
歌舞骤停,群臣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张敬。
赵承宇放下酒杯,略带倦意地抬了抬眼皮。
“张爱卿有何事?
今日佳节,若非军国大事,不妨稍后再议。”
张敬挺直了脊背,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。
“陛下,臣要弹劾光禄卿王宗显,贪墨无度,罔顾国法!”
此言一出,满座哗然。
王宗显脸色瞬间变得铁青,霍然起身。
“张敬!
你血口喷人!”
张敬毫不畏惧,朗声道。
“臣有人证物证!
去岁江南水患,朝廷拨付的赈灾粮款,经王大人之手,至少有三成不知所踪!
致使灾民流离失所,饿殍遍野!
臣这里有王大人与地方官员勾结,伪造账目,私分粮款的往来密信!”
他从袖中取出一叠书信,高高举起。
殿内顿时鸦雀无声,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。
王宗显额头青筋暴起,手指着张敬,气得浑身发抖。
“伪造!
纯属伪造!
陛下明鉴,此乃张敬挟私报复,污蔑臣下!”
“是否污蔑,验看便知。”
一个清冷的女声响起,不大,却足以让所有人都听清。
赵华裳端起茶盏,轻轻吹了吹浮沫,仿佛只是随口一说。
但她的目光,却如利剑般刺向王宗显。
赵承宇的视线在张敬、王宗显以及看似置身事外的妹妹之间逡巡,眉头紧锁。
他沉声道。
“呈上来。”
内侍小心翼翼地接过书信,呈递御前。
赵承宇一封封翻看,脸色越来越阴沉。
信件的笔迹、印章,似乎都难以作伪。
就在此时,一名负责押运粮草的偏将突然跪倒在地,泣不成声。
“陛下!
张大人所言句句属实!
末将……末将当时迫于王大人淫威,不敢声张,今日愿以项上人头担保,王大人确有侵吞粮款之举!”
这名偏将,是赵华裳暗中策反的关键人物,他曾因小过被王宗显
,我来坐!
她转身,脚步沉稳地离开,背影融入幽深的宫墙之中,带着一股决绝的杀伐之气。
第二章:智解钱荒,崭露头角紫宸殿的阴影还未散去,国库空虚的寒意却已弥漫至朝堂的每一个角落。
赵华裳回到自己的寝宫,并未立刻休息。
前世近六十年的记忆如同一座沉重的宝库,此刻正待她开启。
她需要一个契机,一个既能展现价值又不至于过早暴露野心的契机。
钱。
没有钱,再宏伟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。
皇兄焦头烂额的正是此事。
几日后,户部尚书李元吉愁眉苦脸地从御书房出来,几乎是撞上了“恰巧”路过的赵华裳。
“李大人,何事如此忧心?”
赵华裳的声音带着少女特有的清脆,却又透着一股不符合年龄的沉静。
李元吉抬头,见是长公主,连忙行礼。
“见过公主殿下。”
他叹了口气,满脸皱纹挤在一起。
“还不是为了国库的事,唉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。”
赵华裳微微颔首,状似随意地提起。
“我前几日闲看杂记,倒是看到一则趣闻。”
“说是前朝有位能臣,整顿漕运,严查夹带走私,不过半年,竟为国库增收三成。”
她顿了顿,仿佛只是随口一说。
“还有那盐铁之利,似乎也大有可为,书中说官督商办,既能保证税收,又能激发商贾活力,不知真假。”
李元吉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光。
漕运?
盐铁?
这正是被几大世家牢牢把控的钱袋子,尤其是漕运,几乎是吴郡顾家的命脉所在。
公主这番话,是无心之言,还是……他不敢深想,只觉得这位一向不起眼的公主,似乎有些不同了。
“殿下博闻强记,臣……臣或可研究一二。”
李元吉含糊应着,匆匆告退。
赵华裳望着他略显仓惶的背影,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。
种子,已经播下。
果然,不出三日,早朝之上,李元吉便上奏,痛陈漕运积弊,并引经据典,提出了初步的整改方案,矛头直指日益猖獗的走私与层层盘剥。
同时,他还隐晦地提及了盐铁专卖制度的弊端,建议朝廷进行审慎的改革试点。
朝堂之上,一片哗然。
吴郡顾家的代表,工部侍郎顾宪之脸色铁青,当即出列反驳,言辞激烈。
几大世家纷纷附和,指责李元吉危言
打压,怀恨在心。
人证物证俱在,王宗显的脸色由青转白,汗如雨下,瘫软在地。
群臣看向他的目光,充满了鄙夷与幸灾乐祸。
赵华裳垂下眼帘,掩去眸中一闪而逝的冷光。
成了。
王家这棵大树,今日算是被她砍掉了一根重要的枝干。
赵承宇眼中怒意翻涌,但很快又被一层复杂的情绪覆盖。
他重重将书信拍在案几上。
“王宗显!
你可知罪!”
王宗显伏地不起,语不成声。
赵承宇深吸一口气,似乎在权衡利弊。
就在赵华裳以为他会立刻下令将王宗显拿下,彻查王家时,赵承宇却话锋一转。
“此事关重大,交由大理寺、刑部、御史台三司会审,务必查个水落石出!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群臣,最终落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。
那里坐着一个身着青色官袍的年轻官员,面容清俊,神态沉稳。
“翰林院修撰沈知言,学识渊博,品性端正,此次协同办案,擢升为大理寺少卿,参与审理。”
此言一出,不仅赵华裳,连许多大臣都愣住了。
沈知言?
一个几乎没什么背景的寒门新贵,骤然被提拔到大理寺少卿这样的要职?
而且是参与审理王宗显这样的大案?
赵华裳的心猛地一沉。
她看向御座上的哥哥,赵承宇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,但那双眼睛里,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。
平衡。
哥哥这是在平衡朝局。
更是……在制衡她。
他或许察觉到了她在这次事件中的影子,或许只是单纯不希望任何一方势力独大。
提拔沈知言,一个看似无派无系、唯上命是从的“纯臣”,既能安抚寒门士子之心,又能在这盘棋上,落下一颗不属于任何世家,也不属于她的棋子。
这个意外的任命,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,瞬间打乱了赵华裳的部分预期。
扳倒王宗显的快意,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冲淡了不少。
她看着那年轻的沈知言起身领旨谢恩,姿态从容,目光沉静,心中警铃大作。
这盘棋,远未到终局。
她的这位皇帝哥哥,也并非如表面那般完全被动。
前方的路,似乎又多了几分莫测的风险。
宴会仍在继续,但气氛已然不同。
赵华裳端起酒杯,敬向御座。
酒液冰凉,一如她此刻的心境。
第六章:新贵崛起,暗藏玄机宴会落幕,丝竹声
最新评论